英國 AI 投資再創高峰!微軟估五年內 GDP 成長 10%

英國 AI 投資再創高峰!微軟估五年內 GDP 成長 10%

英國近來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再度引起全球關注。

微軟宣布,將在英國投資 300 億美元(約 22 億英鎊),打造史上最大海外 AI 計畫之一,預計可在五年內為英國 GDP 帶來 10% 的成長動能。

除了資金挹注,還將協助建置新一代超級電腦,並與英國政府簽署技術繁榮協議,串聯 Google、Nvidia 等科技巨頭的力量,共同推進基礎建設與就業發展。

以下將帶你掌握這場英美科技聯手的戰略佈局背後,對經濟、產業與數位主權的潛在影響。

微軟擴大 AI 投資:英國迎來有史以來最大單筆技術注資

微軟執行長 Satya Nadella 表示,這次投資是微軟美國以外最大的一筆計畫,核心是協助英國加速 AI 應用落地與數據中心升級,並以此支撐整體經濟成長。

建置 AI 超級電腦,落腳艾塞克斯

英國政府先前已預告將在艾塞克斯的 Loughton 興建一座 AI 超級電腦,現在由微軟正式加入此計畫,預計大幅提升運算資源,推進公共服務、健康照護與產業創新應用。

與 Google、Nvidia 串聯 300 億鎊級投資規模

這波投資行動不只有微軟。Google 承諾將在兩年內追加 50 億英鎊用於 AI 基礎建設;Nvidia 表示將與合作夥伴共同投入高達 110 億英鎊,打造英國史上最大的 AI 資源佈建。

英美簽署科技繁榮協議:AI 成雙邊戰略核心

除了單一企業注資,英國政府也藉由與美國簽署《Tech Prosperity Deal》強化雙邊合作,內容涵蓋 AI、量子運算與核能領域。

公部門引進 OpenAI 與 Google 雲端技術

英國國防部已簽署與 Google Cloud 合約,價值達 4 億英鎊,同時開放公部門使用 OpenAI 服務,象徵 AI 將不只在產業端發展,更成為政府治理工具之一。

外資導入是否會削弱數位主權?

儘管英國迎來巨量外資,有人開始擔憂是否會過度依賴美國科技資源。

對此,Nadella 則認為「這是全球化的下一階段」,擁抱外部技術反而有助於發展數位主權,提升整體競爭力。

AI 經濟效益與風險共存:GDP 成長預估與能耗爭議並存

Satya Nadella 在 BBC 專訪中指出,AI 的成長速度可能比預期還快,英國不需要等待十年,或許五年內就能看到對 GDP 帶來明顯拉抬。

GDP 可能提升 10%,效益堪比個人電腦革命

他以 90 年代個人電腦普及為例,當時的工作效率革新對經濟帶來長期影響,AI 則有機會重演這種產業轉型效益。

能源消耗與公共資源爭議浮現

不過也有質疑聲音浮現,例如 Foxglove 團體就警告,英國可能將為科技巨頭使用的龐大電力「埋單」。

雖然 Nadella 強調投資數據中心也是在「現代化電網」,但未明確表示是否會補貼英國國家電網。

員工裁員、泡沫疑慮與長期價值

雖然企業高層與政府皆對 AI 前景樂觀,但也不能忽視當前市場存在的泡沫與社會性影響。

微軟一邊創新,一邊裁員

今年微軟雖然營收創高,卻同步裁撤上千名員工。Nadella 稱這是「更新重塑的痛苦過程」,意味著技術進步也會帶來就業結構轉型與短期陣痛。

技術泡沫還是產業革命?

外界對 AI 是否正處於泡沫邊緣看法分歧,但 Nadella 認為無論風潮如何,AI 都將催生新一代產品、系統與基礎建設,這是不可逆的未來。

結論:AI 風口下的英國,走在風險與機會的交界處

英國這次透過與微軟、Google、Nvidia 等企業合作,不只強化本土科技基礎建設,也企圖在全球 AI 競賽中卡位。

不過,這場 AI 革命背後仍潛藏不少挑戰,包括就業變動、能源負擔與數位主權議題。

原文:AI could boost UK economy by 10% in five years, says Microsoft boss